2)第45章 不争而争(书友江都侯打赏加更)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子》读得太多了,驳杂不纯。”

  士孙瑞也不反驳,抚须而笑。

  ——

  杨彪返回段煨大营,向天子汇报了他与士孙瑞的沟通结果。

  具体的细节当然不能说得太直接,他只是盛赞士孙瑞深明大义,极力建议由天子直接主持军事,顺便做了自我批评,说自己是书生之见,不识大体,再次请辞太尉。

  这一次,他没有推荐士孙瑞。

  只是此时此刻,除了士孙瑞,还有谁能接任太尉?

  刘协心知肚明,安慰了杨彪一番,再次表示不能拔苗助长,还是请杨彪分担一些责任,一旦士孙瑞建了功,立刻拜太尉。

  这是杨彪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也是刘协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杨彪很满意,甚至有些不好意思。

  刘协随即提出,希望杨彪赶赴河东,以太尉的身份主持河东政务,筹集粮草,招募兵员,尤其是收集船只,准备接应天子渡河。

  按理说,这本该是司徒赵温的责任,但赵温的能力、声望都不如杨彪,又没人脉,未必能处理好河东的事。杨彪决心请辞太尉,将来最合适的职位就是司徒、司空一类的职务,现在让他去河东算是提前履职。

  杨彪欣然接受。

  太尉的兵权争不成,司徒的治民权还是应该争取的,而且必须争取。

  杨彪稍微收拾了一下,带着天子诏书起程,甚至没等杨修回来。

  段煨很殷勤,派人送杨彪到潼关,经风陵津渡河。

  为表对老臣的敬重,刘协送杨彪到大营东的长亭。

  看着杨彪的马车粼粼远去,消失在如烟的树影之中,刘协收回目光,咂了咂嘴。

  “先生,杨公会不会觉得是朕嫌他烦了,故意支开他?”

  贾诩笑笑。“陛下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刘协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杨公的确有点烦。明知他没有私心,还是受不了。不过安排他去河东,倒不仅仅是因为他烦,而是他最合适。”

  “杨公睿智,自然明白这一点,不会计较的。”贾诩慢悠悠地说道:“若说有什么不妥,大概只是陛下可以等他请求,而不是直接安排。”

  刘协眨眨眼睛,哑然失笑。

  果然,自己还是太嫩了,没有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机会。

  “陛下,卫尉不争而争,陛下回御营之后,如何提振士气,可有方略?”

  刘协当然有准备。

  如果一点准备也没有,他哪里有底气和杨彪争兵权。

  话到嘴边,他忽然想起贾诩刚才的提醒,立刻改了主意。

  “先生说卫尉不争而争?”

  “正是。”贾诩看得分明,含笑点头。

  天子举一反三,悟性极高,又能自抑,着实难得。苦难能让人成长,他明显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

  如此高的悟性,再加上难得的务实沉稳,中兴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能否胜任,要看能否在短时间内振奋军心士气,对杨定部完成第二次粮食补给。卫尉自认做不到,可以不争,陛下如果也做不到,就失信于人了。届时是该由太尉掌兵,还是陛下掌兵,反倒无足轻重,如何让诸将信服,才是重中之重。”

  刘协深以为然,连连点头,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先听听贾诩的意见。

  这不仅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贾诩考虑得明显比他全面、细致。

  士孙瑞看似不争,却留了后手。

  三公争权只是一方面,杨定、杨奉等人的心思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公还讲一点君臣大义,文斗不武斗,武夫却只认实力,随时可能背刺。如果他无法兑现诺言,表现出应有的实力,不仅是杨定,连杨奉都可能翻脸。

  刘协忽然意识到,杨彪跑得那么快,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

  这老狐狸,坏滴很。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