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4章 时代的局限性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4章时代的局限性

  川海材料实验室中,正当徐川忙着对铜碳银高温超导材料测试的时候,另一边,沽城,针对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的二次验算,也终于完成了。

  带着验算后的数据与模型,高弘明迅速赶回了金陵。

  按照沽城国家超算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彭鸿禧院士安排的两名建模人员的看法,这次模型的验算相当成功。

  在模拟添加各种初值和变量后,除了对计算力的需求会出现增幅外,模型的运转几乎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回复,让他激动不已。

  尽管不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业人员,但能被安排过来配合辅助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施工,他还是懂一些东西的。

  而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等离子体湍流的控制,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中极难的一环。

  目前无论是各国自行研究的实验堆,亦或者国际合作的ITER项目,在等离子体湍流的控制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即便是在等离子体湍流控制方面占据极大优势的仿星器,也没能做到长时间的控制。

  目前在等离子体湍流控制方面,仿星器最长的运行时间是日耳曼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仿星器‘螺旋石7-X’试验堆创造的六分钟。

  这还是在更换了19年下旬时更换了顶级水冷偏滤器的情况下。

  而六分钟,换算过来就是三百六十秒。

  这个成绩相对比走托卡马克装置路线的ITER来说已经很长,ITER项目托卡马克装置运行最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百多秒而已。

  相对来说,发展更晚的仿星器‘螺旋石7-X’试验堆已经提升了数倍。

  至于国内,目前创造的记录是庐阳的“人造太阳”EAST实验堆,运行时间101秒。

  这个数据比国际合作的ITER项目略低,但也足够证明华国在可控核聚变这个领域上的实力了。

  只是对于商业化长时间维持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运行来说,六分钟和一百秒其实同样短暂。

  相对比可控核聚变来说,可控核裂变发电,能维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发电。

  只能说,要想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还任重道远。

  但现在,可控核聚变的光,已经透过了黑暗中照射了进来,控制等离子体湍流的希望,就在他手上!

  迫不及待的,高弘明想要飞奔回去和那位分享这个好消息!

  他坚信,有了这个模型,国内的可控核聚变一定能领先全世界。甚至,在那位徐院士的带领下,十年内成功商业化可控核聚变技术也不是不可能!

  川海材料实验室中,针对高温铜碳银复合材料的超导测试已经逐渐进入了尾声。

  随着最后一轮磁感应强度测试数据的出炉,实验室中,欢呼一片!

  “22.714T,我们成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