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犍陀罗艺术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犍陀逻的王族,耶尢达显然来了兴致,这个年轻的婆罗门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白匈奴人攻灭了这个国家,也毁了这里的伽蓝。你知道,白匈奴人是非常凶狠的,而这里的居民又生性怯懦,不善于打仗,至少法师你所看到的居住者是这样的。他们的内心已经完全屈从于征服者的阴影,虽然那些征服者们也早已化成尘灰,可依旧像鬼魂一样在废址上徘徊。因此绝不能把这里的居民视为抵抗者的后裔。”

  玄奘觉得奇怪,犍陀逻国的创始者不是大月氏人吗?大月氏人应该是很勇武的。

  关于“白匈奴人”,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亚历山大的东征队伍,一说是厌哒人。总之都是来自于欧亚大草原的野蛮人。他们身材高大,皮肤是粗糙的白色,所到之处无不给当地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们不信佛法,几乎将这里的伽蓝破坏殆尽,因而有些佛教徒称他们为“罗刹”,自己这一路所看到的废墟,多半都是他们的杰作。

  “真正的抵抗者的后裔都在一座迁移走的王城里,”耶尢达接着说道,“很久以前,基达拉贵霜曾经率兵在这里抵御过白匈奴人的入侵,真正的王城当时已经迁移走了,因为神迹的庇护,圣地甚至比废城保护得还要完好。”

  “那么,王城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玄奘问。

  “在开伯尔山口以西,”耶尢达肯定地回答道,“布路沙布逻位于喀布尔河和印度河之间,每年有很长的汛期。大河泛滥挡住了南下的白匈奴人,这使得迁移的大军可以从容越过峡谷,向西越过开伯尔山口,隐入大夏的某处高原中。白匈奴人占领废城后,并没有放弃对真正的王城的寻找,他们前后花费了二十余年,直到与萨珊波斯作战结束。”

  对于这种说法,玄奘有些半信半疑,他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基达拉贵霜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块丝绸之路上的优势地区呢?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不打算去大夏一带考证什么贵霜人的后裔,因而只是问道:“檀越方才说,当地居民生性怯懦,不擅长打仗,但他们常年生活在这里,他们擅长什么?”

  “当然是绘画和雕塑了,”耶尢达道,“这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布路沙布逻有全印度最美的佛像和壁画。”

  千真万确!自从进入这座伽蓝,玄奘就被那些精细而又优美的佛像吸引住了。除供奉在大殿上以外,他们还被放置在回廊的木架上,那些石塑、木雕、金铜佛像,看上去琳琅满目、神态各异。

  但是玄奘不知道的是,这种雕塑艺术最早就是从古希腊传过来的,甚至可以说,就是那些野蛮的白匈奴人带来的。犍陀逻人汲取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的雕刻手法,并加以发展,逐渐形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