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吠陀》的世界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行人整装出发,行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出了克什米尔地区,来到位于印度北部拉微河和印度河中间的磔迦国。

  磔迦国,算来也是北印度地区的一个大国了,周围有一万多里,因为靠近沙漠地带,又正值夏季,所以这里气候干燥,暑热多风。不过,这儿的人却很漂亮,个个浓眉大眼,态度友善。

  玄奘一行先到了阇耶补罗城,打算找一家寺院歇息,但是在城内转了一圈儿,居然看不到一间佛寺,倒是婆罗门教的天祠,一所挨着一所,足有上百所!

  商人们都有些累了,钵利奥逻建议,到天祠里去投宿。玄奘无可奈何,只好应允。

  他们选择的天祠就在城西门外,相对偏僻一点。

  钵利奥逻上前敲门,玄奘和商人们站在他的身后,而那些首陀罗奴隶们则牵马站在二十步以外的地方等候。

  这个天祠内有婆罗门教徒二十多人,身上穿着野蚕丝织成的憍奢耶衣。他们见投宿的人中有一个佛教沙门,不禁觉得奇怪。

  钵利奥逻正要介绍,一个年轻教徒突然说道:“这位就是在迦湿弥罗国舌战群僧、讲演佛法的玄奘法师吧?”

  玄奘心中暗暗惊奇,第一没想到这些婆罗门教徒居然也知道佛教内部的事情;第二没想到人家只一眼就认出了他。

  于是合掌上前道:“不敢,正是玄奘。仁者是怎么认出贫僧的?”

  那教徒笑道:“这里面只有法师一人在脚上穿衣,所以猜到。”

  玄奘低头看看自己脚上的草鞋,不禁哑然失笑。印度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所有人都光着脚走路,偶尔冒出个穿鞋的确实引人注目。

  初到北印度时,他原本也想入乡随俗来着,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委屈自己的脚——前方毕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印度地区白天炎热,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光脚踩上去很容易烫伤;夜晚,寒气从雪山上吹下来,赤脚行走又容易受寒伤身。何况他还要翻山越岭,万一不小心,被尖锐的石子或荆棘刺伤,岂不是白白耽误了时间?因此他便用当地的香茅草或吉祥草为自己编织草鞋,以保护双脚。这样的草鞋颇为结实,能穿不少时日,印度到处都是这两种草,穿烂了就随手扔掉,再换一双,也不可惜。想不到这竟成了别人识别他的标志了。

  这些婆罗门教徒显然非常高兴,纷纷欠身施礼道:“法师的才干令人佩服,我们听说后也都想见上一见。想不到今日就来了,这真是大梵天王的保佑啊!”

  说罢,立即将玄奘和众商人请到天祠内歇息。

  玄奘心中很是感动,看来印度各国的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有些地方反倒是彼此了解,相互敬重的。这阇耶补罗城的婆罗门教徒能够摒弃教派纷争之见,热情地招待他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