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 活着的门神_小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他比?”海瑞哈哈大笑道:“不把他当人看,心里就舒服多了。”

  “父亲还真是通达啊……”海中平摸了摸冻得通红的鼻子。

  海瑞便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儿子围上。老来子,都这样,海瑞也不能免俗。

  “从那时起,他就命令各开发公司下面的农场,都要大力饲养六畜,推行桑基鱼塘。后来还在各县专门建了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说实话,当时为父觉得他太不切实际了,老百姓能有糙米饭南瓜汤管饱就谢天谢地了,养这么多禽畜,浪费多少饲料啊?”

  “结果还是为父眼光短浅了。”海瑞又叹服道:“大量的家禽肉类上市,只是短暂的引起价格下滑,但很快就又涨上去了,而且一直就供不应求了。唉,这人啊,就像狼崽子,吃过肉之后,就很难再吃素了。”

  “爹,我两天没捞着吃肉了……”海中平闻言,顿感饥肠辘辘。

  “这孩子,唉……”海瑞刚想说,当年你奶奶过生日,咱家才能吃回肉。但当年的日子能跟现在比吗?他便没好气道:“晚上看吧。”

  海中平马上来了精神,要好好表现,以免晚上开荤泡汤。

  “很快,养殖业成为农场创收的大头,甚至比种粮还赚钱。后来都有专门的养殖户了。”海瑞便接着讲道:

  “但江南天生不适合搞养殖,所以就便宜了江北淮南这边。别看南通现在很富裕,放在二十年前,可是穷得叮当响,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盐碱荒滩。”

  “这个我知道为什么。”海中平积极表现道:“原先这里是两淮盐场的一部分,但黄河夺淮后,泥沙大量沉积于入海口,使海岸线向东扩展,这样淮南盐区距海日远,淤汐不至,卤质渐淡,盐产日少,地上又不长庄稼,灶户们只能举家过江到江南谋生。”

  “后来通开司成立后,在赵恩公的指导下,买下了淮南沿海所有的荒滩,圈围起来,大量种植牧草放养牛羊。原来盐碱地十分适合牧草生长,而且富含盐分,有利于牛羊的生长。”海中平来了劲儿,兴奋的满脸通红道:

  “江南一带最缺的就是牛羊,自然高价敞开收购,于是牧场很快盈利。而且牛羊所产生之排泄,又是改良荒地土质之肥料,实为一举数得之经营良策。”

  “然后集团又斥巨资修建了沿海岸堤,建造了坝闸,用以防止海水入侵。同时兴修水利,引江水灌溉,这才有了如今江北百余里的黄金海岸,百万亩沿海棉田!”海中平与有荣焉道:

  “现在这里产的棉花不光供应江南,还建立了自己的棉纺厂,号称北松江呢!”

  看着儿子两眼放光的样子,显然已经把在江南的见闻和感触抛诸脑后了。

  海瑞不禁暗暗叹息,江南集团培养出来的读书人,非但对科学的兴趣远胜于入学,似乎对实业的兴趣也远胜于举业……

  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他知道,海中平刚才侃侃而谈的这些,肯定是在中学开设的实业课上听到的案例。

  ‘愤国力之弱,则讲求武备;痛民生之窘,则讲求实业。’这是赵昊灌输给学生们的思想。

  而圣贤书在他的教育系统里,仅属于小学语文知识的一部分。至于《四书章句》之类的科举应试教材,只有书院才专门研习。

  哎,强国兴邦的道理,似乎真的不在圣人之言中。

  时代,真的变了。海瑞既高兴又心酸,但还是高兴更多些……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