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六章 拖拉客车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德国来到中国,远渡重洋的120个工人之中,德国本土的只有二三十个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东欧的人种,或者是来自于殖民地,他们在德国,是大受歧视,就算是一件普通的工作,也不容易找到,才会选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说实话,无论是上海,还是顺着上海一路的深入到中国内陆,他们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从上海的惊艳,他们这才知道,在远东,原来还有上海这么现代化和繁华的大都会,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宽大的长江,3000吨以上的汽船,可以直接到了武汉,这又让他们对于中国的航运,有了巨大的了解。

  可惜,这只是开头,而不是结束,他们以为自己要到一个发达的大城市而去,进入到中国国内之后,感受到的贫瘠和落后,特别是太原下车之后,马车穿行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之上,这让从工业社会而来的众人,有一种进入到了原始人世界的感觉,他们不相信,在这里,会有现代化的工业,他们来到底是干什么,难不成德美公司会在这个隔壁之上,兴建一个工业城市。

  心中再怎么不爽,这些工人们也无从选择了,他们已经签署了合同,同时收到了3个月的预付工资,哪怕这个时代合同的不严格,收到了三个月工资的情况下,不管是到什么地方去,只要安全问题上面,没有威胁的话,最起码,也必须要呆上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否则就是违约,德国严谨的制度。让违约的成本非常高,除非他们跑回老家。否则,他们找不到新的工作。

  可是东欧的,或者殖民地的工人们,他们既然出来了,又怎么会回去,这也是他们敢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根本原因,他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回到贫穷的故土。

  深入到荒原之中。马车一眼都望不到尽头,包头给他们的待遇很好,一般是四个人一辆车,140个人,差不多就是40辆车,当然了,跟随着他们一起的,还有运送到包头的机qì,差不多就是200辆马车。这个运输工作,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开始了,到现在没有停歇。

  马车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杨家和尉家也没有告sù,其他的马车之中装的是机qì,从下船换成火车之后。他们见惯了中国的贫穷,特别是那个黄河铁路桥。开玩笑,一个只能够单车厢的行驶。开什么玩笑,这到底是20世纪,还是18世纪,甚至17世纪,在铁路刚刚出现的时候,在马拉车厢的时代,单节车厢可以接受,那个所谓的钢铁大桥,是纸糊的么?

  正是这一次次的遭遇,让工人们默然了,连相互之间的聊天也很少,心中唯一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贫穷的清国,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会不会这一qiē,都是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