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音障困局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音障,这是飞机领域遇到的问题,跟地面机动车没有关系,毕竟机动车在地面上,很少有超过500公里以上的时速的,可是在空中,接近音障很容易,要想未来飞机和导弹领域,有足够强悍的,音障就必须要突破,对于音障,甚至是空气动力这些方面,杨元钊在目前情况之下,甚至不如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普通工程师,他不可能给予出直接的解决方法,可是后世,二十一世纪,资讯大发达的时代,杨元钊哪怕没有了解基础理论,可是在网络上面,无数的文章和图片,特别是后者,他对于导弹的基本形态,有了一个印象的认知,他根据印象,把比较常见的导弹的形态都给画下来,细长的圆形身体,中部的狭小机翼,还有尾翼,这些都是后世导弹的独特形态。笔%趣%阁qu

  为了保证成功率,毕竟后世的先进的经验,并不能够完全的应用到这个时代,毕竟后世导弹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代,在一步步的研究和深入之中,才形成了后世的体系,好在杨元钊所记录的导弹的样子很多,不少还是大型运载火箭,他这么多年,不停的绘图,对于绘图方面有经验,不过是绘制几个图形,很快就绘制了数十个,都是大体上面的样子,没有明确的标尺,甚至不能够称之为视图。

  这些形态虽然不能够告诉这些专家们,为什么使用这种状态,能够解决音障的问题,却可以帮助他们制作出实物,事实上,在中国科技高速发展,到达了一定深度之后,杨元钊所起到的大部分的作用,就是这个,用后世的经验,实物,图画来指引,给这些科学家启发,有时候灵光一闪,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研究者们,对于杨元钊的作法已经相当的熟悉,他们在这些图形上面寻找灵感,并且比葫芦画瓢,大部分形态都无法起到作用,在按照这些图的样子,制作出来的火箭样品,不但没有起到推进火箭的速度的作用,反而对火箭的速度有巨大的障碍。后世很多的武器,很多的新一代的东西,之所以性能那么出色,原因就在于计算上面,用更先进的算法,用更加出色的计算工具,最终形成的结果,让导弹的灵敏度和威力很大,现在,中国的火箭只是一个雏形,速度还无法发挥出这个威力。

  就跟船的形态一样,后世的军舰,往往是方形船尾,原因很简单,高速航行之下,阻力减小,可是在速度达不到这个程度的前提下,方形反而会加大阻力,比如说保持在18节以下的经济船速的时候,方形尾反而会阻碍速度的提升,浪费动力,故而后世的战舰,大部分都没有采用经济航速,即便在非战争状态下,也很少低于20节的。

  技术领先也不是万能的,好东西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之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