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一章 土布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井弘到来之后,杨元钊就通guò德美的渠道开始调查,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多少日本的消息,大部分的消息,都是好的,这才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前仆后继的前往日本留学,三井这样的财阀,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高度,却依然不是随随便便几个留学生就能够打听出来的。

  为了避免错误之后被误导,杨元钊干脆就没有用中国这边的力量,正是这种拙荆见肘,让杨元钊微微的警惕,现在的包头,已经拥有了一个政府所有应该拥有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应该有一些情报部门了,虽然零零散散的情报部门,杨元钊也没少布置,比如农业方面,经济方面的,但是都是单独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拍脑门之下,布置下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整体化和统一化,也没有形成专业的性质,这对于满是筛子的中国而言,足够用了,可是对于其他国家,甚至是军事和绝密情报领域,就有些不够用了。

  似乎跑偏题了,德美在德国的旗号之下,在全世界各地建立分公司,以英国为首的国家,都建立了分理处之类的,这些从最基本的层面,获取第一手的讯息,对于调查这些国家的情况非常的有帮助,可惜日本却是例外,不是杨元钊不注重日本,是因为没有几个国家在日本经营的项目很好的,日[本拥有的庞大的排外性,虽然国门被打开,但是基于特殊的环境之下,它把握到了一定的机会。居然还真的就翻过来了,也因为历史的缘故。除了英国在日本的发展好一些,其他的都一般。

  德美也在日本有分公司。不过规模不大,哈比的目光主要还是放在英法美的身上,故而这个分公司不大,可是获取一些明面上面的信息,已经足够了。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和汇总,日本分公司电传过来一部分的资料,有三井财阀的大致构成,跟其他的已经发展的采伐,比如说住友相比。三井开始介入到金融领域,但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也是最快的,也就是轻工业的棉纺织,三井旗下的三井物业,占据了日本棉纺织的重要部分,差不多就是一半的份额,甚至他们开始积极的在中国开设纱厂。上海棉纺织株式会社,还有东北和青岛的部分投资,让三井物业仅仅在中国的棉锭数额就达到了5万。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在没有包头之前。中国的棉锭总数也不高,毕竟生产是掌握在列强的手中,他们并不想要中国和日本发展。获取这些,需要大量的外汇和资金。而包头是一个另类,一体机和洋务20年发展起来的工人队伍。外加上杨元钊后世的眼光,居然创zào出了包头的棉纺织奇迹,甚至向外扩张,原则上说,这个时代的棉锭,还真的不是太困难的,在解决了动力和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