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 第二百二十章_重生之我给国家开外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回生,转亏为盈。

  但是随着沈曦由于雕漆厂项目而对非遗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后,她见识到了更多精湛的非遗技艺,了解了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

  沈曦不仅惊叹于这些经历过岁月变迁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技艺之精湛和更被其背后的工匠精神所折服。

  同时也让她更加明白非遗保护是多么的迫在眉睫,而她所能做的事情又是多么的有限。

  仅仅是一个雕漆厂就让沈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心血,而这在非遗项目保护中无非是沧海一粟,而仅凭她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更是杯水车薪。

  她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不止一个雕漆厂。

  地大物博且文化源远流长的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且遍布全国各地。

  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为“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

  仅目前已经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1372项之多,且还有大量项目还在进行申报审核之中,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这些自古沿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凭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代代相传。但由于时代变迁、后继乏人,大量的非遗项目都正在面临着人走艺绝的危险境况。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得以赓续的核心要素。

  可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岁已高,又后继乏人。一旦哪天撒手离世,就把非遗技艺中最精湛最宝贵的精华一并带走了。

  若是技艺已经消失,还谈什么保护,开与传承呢?

  因此,第一阶段沈曦将“抢救非遗”作为了主要目标。

  一方面借助着搜索引擎系统整理出各种先进成熟的非遗保护方式,一方面融会贯通的将这些资料数据加上她自己这段时间对非遗保护的见解想法做出完整的企划书和建议。最终将它们一起递交上去,给刚刚开始的非遗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此后,在华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非遗项目的审核和“抢救”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每一项非遗项目一旦获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性记录。

  利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术,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

  “抢救”采取影像、图片、文字等全方位、综合地记录。制作访谈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完整记录传承人口述、技艺操作表演、传承教学的过程。

  通过这样比较完整、全面地采集传承人的方方面面,最终将非遗技艺用数字化手段做一个初步的资料保存工作。

  第二阶段则是开非遗的商业价值,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方式让非遗技艺重现光彩。

  这是非遗保护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沈曦最初做的雕漆厂的项目就是这样,但是雕漆厂项目的展模式其实因为沈曦的介入有很多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

  

  请收藏:https://m.bq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